為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示范帶動作用,近日,商務部印發推廣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最佳實踐案例”,天津自貿試驗區報送的3項案例入選。
天津自貿試驗區報送的《提升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環境保護監管能力》案例,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圍繞建立完善保稅維修業務政策體系,科學規范保稅維修和再制造試點業務開展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出臺了《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機場片區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環境保護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全過程環保監管舉措。
該《辦法》明確了特定產業的環境保護規范,在國內首次對“達到何種條件的企業可開展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待維修和再制造品與固體廢物的界定及監管方式”“入境開展維修和再制造過程中無法維修和再制造品(固體廢物)的合理占比”“維修和再制造企業退出后環保管理要求”等環保監管中的“空白”“模糊”事項進行明確規范,促進保稅維修再制造行業實現綠色發展。
《辦法》還明確了企業開展的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必須具備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和低環境風險標準要求。對不可維修和再制造率作出規定,提出不可維修和再制造率不得高于同一批次進口數量的5%或貨值的10%的概念。
該案例實踐后,2024年,企業一般固廢產生量共計209噸,危險廢物產生量共計10噸,全部實現回收利用或無害化處置。企業通過降低日常有機污染物排放量的方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2024年,企業保稅維修年產值超過3.7億元,進出口額59億元。
另外,上海、天津、北京自貿試驗區報送的《率先打造安全便利的數據跨境流動體系》案例,細化了落地國家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編制實施自貿試驗區數據出境管理負面清單,積極探索以自由流動為基本、安全為例外的商業數據管理模式,促進商業數據安全順暢流動,助力構筑數字貿易發展新優勢。
天津、河北、北京自貿試驗區報送的《京津冀進口文化藝術品跨關區保稅展示交易聯動協作模式》案例,以進口文化藝術品為切入點,多層次建立京津冀三地合作機制,深化京津冀進口藝術品跨關區保稅展示交易聯動協作,運用智能化手段破解文化藝術品鑒別難題,促進京津冀國際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降低國際文化藝術品企業運營成本,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截至目前,國家層面已累計推廣485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據了解,此次推廣的29項案例主要涉及貿易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要素自由流動、開放通道建設、產業高質量發展五方面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