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關立足天津自貿試驗區航空產業聚集優勢,創新施策,助力打造民航機、公務機與飛機發動機維修“三大主力”的航空保稅維修千億級產業集群。鏈上龍頭企業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龐巴迪航空服務、古德里奇航空結構服務、空中客車(天津)總裝有限公司等形成綜保區內外航空維修產業集群規模效應,推動保稅維修新業態高質量發展。
今年上半年,天津航空產業保稅維修進出口值達96.7億元,占當地保稅維修總量的69%,同比增長5.6%,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創新區域外保稅維修監管模式
延伸產業鏈條
創新“特殊監管區域外保稅維修”監管模式
參照區內監管和商務部等10部門《關于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的意見》制定監管方案,全程指導企業完成海關AEO高級認證培育和保稅維修資質申請,“一對一”幫助企業設立和備案保稅維修賬冊。
企業無需再提交銀行保函或保證金,解決企業每年約4億元資金占壓問題,為海特公司每架飛機維修縮短15天到1個月時間,保稅維修業務承接更具靈活性,提升航空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
創新“飛機和發動機分開申報”模式
通過進境時分別備案,解決飛機在保稅維修過程中發動機需單獨出口的問題。助力全國最大民營獨立第三方飛機維修改裝公司,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持續拓圍增量,開展飛機發動機維修、零部件加工、涂料噴涂等業務,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形成航空維修產業集群。
特別是該公司“客改貨”(全球民航客機達到民航適航年限后,改裝為貨運飛機后可向世界各國申請貨運資格繼續執飛)特色維修業務已占據全球業務量十分之一。據預測,到2033年,全球MRO(航空維修)市場將達到1.2萬億美元,前景十分廣闊。今年下半年,海特公司第三期維修基地將投入運營,天津航空保稅維修“修全球”能力進一步提升。
打造“優勢產業+新興業態”雙聯動
助力航空產業擴鏈增鏈
強化培育 積極引導
立足促進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天津海關進一步拓展航空保稅維修企業范圍。推動《商務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海關總署辦公廳關于開展保稅維修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辦貿函〔2025〕276號)盡快落地,提前謀劃制定針對航空器保稅維修的監管方案,支持天津本土打造飛機全生命周期產業集群,形成包括飛機制造、飛機檢修、舊飛機維修改裝等一系列優勢產業。為舊飛機延長使用壽命提供解決路徑,將達到服役年限的客機改裝為貨機(以下簡稱“客改貨”)后再投入運營,對于壯大我國航空運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天津海關通過產業調研,強化培育,一對一開展幫扶指導,明確準入要求、監管方式、監管流程,目前已新增輔導2家航空器企業啟動申報流程。
積極探索 串珠成鏈
探索優勢產業與新興業態的聯動。將生產制造領域的保稅維修新業態與對外貿易領域的融資租賃新業態進行貫通融合,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全球第二大飛機融資租賃國家的國際地位,推動4架保稅維修后的飛機通過融資租賃方式重新進入運輸市場。
目前,天津海關通過支持以空中客車(天津)總裝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飛機制造集群、以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飛機維修及“客改貨”產業集群,同時依托濱海國際機場和飛機資產交易中心等設施的支撐,已成為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具備完整航空產業生態的城市集群。1-6月,天津市航空產業集群共交付空客飛機34架,貨值21.58億美元;開展保稅維修及“客改貨”業務20架,同比增長八成。
智慧賦能
提升保稅維修監管效能
運用ERP智能化聯網監管模式,將海關監管系統與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系統)聯網對接,實時抓取企業進出口業務相關的生產經營數據,并自動與海關數據進行印證和交叉對比,對企業保稅料件“進、出、轉、銷、存”等全鏈條進行精準監管,實現海關監管“無感無擾”。
針對保稅維修“非標準化生產”和“舊壞件管理”兩大監管難點,實現一個平臺統一受理、信息共享,提升維修舊壞件監管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