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管海鮮叫“海貨”,管水果叫“鮮貨”,管各類熟肉叫“醬貨”。在街頭隨處可見的醬貨店,總會有散裝的“雜樣兒”——將十幾種香腸、火腿等切片混在一塊,食客買來一口一種、一口一味。
2025夏季達沃斯論壇正在天津舉行。渤海之濱,九河下梢,天津保持著“融合”的傳統與海納百川的氣度。當五大道的小洋樓與古文化街的彩繪牌坊交相輝映,當天津港連接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當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打造京津冀協同項目的“聚集圈”,形成“北京研發、天津轉化”協同創新模式,天津正以融合的智慧,勾勒出城市發展的壯美圖景。
截至2024年10月底,啟用于2008年的空客天津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已向全球航空公司交付了近800架飛機。其機翼總裝、部分機身系統裝配及眾多零部件生產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此外還有大約200家中國供應商的支持。位于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區域的A320系列飛機第二條總裝線預計2026年初投產。
總部位于丹麥的諾和諾德1995年落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2023年,投資11.8億元人民幣啟動了成品車間擴建項目。2024年,投資約40億元人民幣,進行天津生產廠無菌制劑擴建。在中國建立一套從早期研發到后期臨床一直到新藥上市的完整體系,諾和諾德在中國的發展模式始終堅定,在華上市的胰島素產品都已實現了本地化生產。諾和諾德天津生產廠有400多家中國供應商,70%來自京津冀地區。
自2015年掛牌以來,中國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2024年,天津自貿試驗區以天津1%的土地,貢獻了全市38%的進出口額,實際使用外資超過全市的40%。
天津是中國開放的代表。《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用20條措施聚焦四大關鍵維度——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增強開放平臺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表明了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的信心和決心。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伴隨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外資與中國經濟的融合持續釋放能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在2024年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滑背景下,外資對華醫療器械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逆勢增長98.7%,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長21.9%。2025年一季度,生物藥品制造業、航空航天器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飆升63.8%和42.5%。
跨國企業將“中國工廠”升級為“中國創新中心”。施耐德電氣、蔡司、ABB、霍尼韋爾等紛紛在華設立研發基地,創新生態在中國融合共生。
外資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外資帶來資金注入,更意味著創新技術、經營理念、銷售渠道與中國市場的融合和重組。中國政策穩定、社會安定、市場廣闊,疊加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體系,也為外資提供了無限的機遇。
當今世界,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深入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國經濟融合是大勢所趨。只有開放包容,讓資金和技術自由流動,讓創新和智慧充分涌現,才能給各國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天津站前的世紀鐘,見證了21世紀的到來,更鼓舞著人們一路前行,擁抱持續變化的美好未來。真正的融合正如彼此咬合、互相推動的齒輪,讓時間的表針持續轉動。
讓我們共同聆聽來自2025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融合“好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