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以及區域協同發展,天津自貿區于2015年正式掛牌成立。作為我國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區依托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為京津冀一體化和高水平開放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積極發揮金融引領作用,推動天津自貿區在金融開放創新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這些成果有效提升了跨境貿易與投融資的便利化水平,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年間,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取得了哪些成效?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未來又將有哪些新作為?近日,《金融時報》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黃曉龍。
《金融時報》記者:在您看來,金融制度型開放為天津自貿區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了哪些獨特的發展定位?
黃曉龍:建立天津自貿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自2015年4月21日掛牌以來,天津自貿區圍繞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和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推動形成了一大批首創性、引領性制度創新成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努力將天津自貿區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既是黨中央對設立天津自貿區的戰略定位,又是推動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2015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特別提出了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5項創新政策。十年來,京津冀三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創新領域的交流合作,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質效持續提升。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堅持金融改革創新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地方發展的重要原則,堅持以實現可復制可推廣的努力方向,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推動重點領域金融改革迭代升級。我們先后出臺三版實施細則持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實施跨境人民幣支持政策,申請落地一系列特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一批制度安排復制推廣至全國。一系列金融改革創新成果使天津自貿區制度創新“試驗田”的作用愈加凸顯,為天津高水平對外開放、涉外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金融時報》記者:天津自貿區成立十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針對金融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請問成效如何?未來是否計劃進一步拓展相關試點政策的覆蓋面,以推動更廣泛的市場經營主體受益?
黃曉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聚焦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業務創新,推動實施了50余項含金量高、影響面廣、集聚力強的創新政策和試點項目,惠及天津自貿區各類經營主體9萬戶,新增本外幣賬戶超過18萬個,累計辦理跨境收支4300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8700億元,分別占到全市總量的25%和32%,進一步活躍了全市涉外經濟、激發了市場活力、便利了跨境交易。我們以更加便利企業跨境貿易及投融資為重點,大幅減少和簡化審批事項20余項,有效降低了企業“腳底”成本、經營成本,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
同時,我們聚焦天津特色產業發展,在全國率先落地實施了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融資租賃公司外債便利化、飛機發動機離岸租賃對外債權登記等9個創新項目,累計業務量超過350億美元,行業集聚效應、輻射帶動效應更加凸顯。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研究制定了進一步支持天津自貿區提升戰略的10余條政策措施,涵蓋了深化FT賬戶應用、提升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擴大跨境人民幣使用、支持天津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力求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探索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路徑、新模式,進一步彰顯天津自貿區的區域優勢、政策優勢、先行先試優勢。
《金融時報》記者:在提升跨境人民幣業務便利度、擴大跨境人民幣使用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采取了哪些措施,進展與成效如何?
黃曉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與天津市政府部門建立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四聯四化”金融專班,支持天津自貿區企業用足用好跨境人民幣政策。一是便利化政策實現從區域試點到五地互認。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業務于2019年率先在天津自貿區試點,2021年推廣至全市,現已在天津市95%的銀行落地實施。2024年,我們與京冀兩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建立了京津冀跨境人民幣便利化優質企業互認機制,三地優質企業實現“身份”互通,落地業務超37億元。2025年4月,政策輻射范圍進一步擴展至京津冀晉蒙五地,惠及2970家優質企業。二是FT賬戶功能持續深化。自2019年天津自貿區引入FT賬戶這一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指導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招商銀行天津分行深化功能應用,構建多元化跨境金融產品體系。運用FT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歸集資金超400億元。建立“FT賬戶+CIPS系統”聯動模式,推出“當日繳、次日達”跨境繳稅模式和“一鍵網銀”等創新功能。當前,我們正積極推進FT試點銀行擴容工作,進一步強化自貿區金融支撐。三是以專項獎勵支持航運金融發展。立足天津港口優勢,推出跨境人民幣結算專項獎勵,對有增量且排名靠前的金融機構予以財政獎勵,提高其服務自貿區航運企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積極探索跨境電商收付款新模式,支持外貿新業態健康發展。
《金融時報》記者:數據顯示,天津自貿區融資租賃規模2.3萬億元、占全國1/4,商業保理企業資產總額超3000億元、占全國30%。請問金融改革創新如何賦能這些特色集群發展?
黃曉龍: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是天津自貿區的“兩張特色名片”。天津自貿區在全國率先實施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開展融資租賃企業外債便利化等創新試點,截至2024年末,經營性租賃累計收取外幣租金237.7億美元,3家融資租賃公司下設的40家SPV共享外債額度12.9億美元,企業的匯兌風險和財務成本有效降低,資金統籌及使用效能進一步提升。在支持商業保理業務創新發展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會同天津自貿區相關部門,在全國首創“共管賬戶+優先受償”外幣國際保理模式,解決了國際保理業務的資金閉環管理、收款權益保障等問題。國內率先實現境外機票的人民幣“售賣—保理—應收賬款收回”跨境人民幣保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企業融資效率。
后續,我們將積極推動融資租賃公司境內收取外幣租金等業務增量擴面,優化離岸融資租賃對外債權登記業務服務,降低飛機、船舶等租賃公司資金使用成本,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指導銀行機構結合保理公司業務需求優化產品服務,探索跨境人民幣應用場景,推動國際保理業務有序發展。
《金融時報》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下一步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的重點領域和方向。
黃曉龍: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大力支持自貿區跨境資金流動,加大金融外匯首創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力度,努力推動形成天津市金融改革創新高地。
一是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強對CPTPP、RCE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研究,從金融支持角度創新謀劃落實舉措,構建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相契合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二是推動重點領域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聚焦和推動落實《關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持續深化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統籌推進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等重要工作,著力提升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政策輻射帶動和復制推廣效應。三是創造性落實好各項改革創新政策。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推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優化擴圍,加快實施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免登記、外債登記由銀行辦理、“科匯通”、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創新試點項目。引導銀行通過資本項目數字化、簡化境內支付程序等提升外匯服務水平。深耕FT賬戶功能應用,穩妥有序拓展FT賬戶試點銀行范圍。指導銀行機構積極開展跨境人民幣服務和產品創新,加大對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支持力度,依托京津冀晉蒙優質企業互認機制,助力五地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服務跨域通辦和區域共享。四是大力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用好用活用足融資租賃公司外債便利化、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等政策,推廣落實金融租賃公司對其設立的項目公司進行外幣直接借款等外匯業務。支持保理公司開展跨境商業保理業務,鼓勵產品創新,推動行業合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