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6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天津經開區或泰達)獲批成立。作為首批國家級經開區,天津經開區是天津改革開放的“火車頭”,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隊。從茫茫無際的鹽堿灘涂到國際化的產業新城,40年櫛風沐雨,一代代泰達人勇立潮頭、敢為人先,一路前行一路思考一路開拓,開創了諸多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先河,貢獻了眾多制度創新的范例,創造了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碩果。一部泰達奮斗史,便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最生動的實踐和最真實的縮影。
1986年,鄧小平同志在泰達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堅定了全國經開區拓步前進的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五次視察天津,其中兩次深入天津經開區,擘畫藍圖、指引航向。
因開放而生、因改革而興。這里,誕生了全國首個完全靠貸款進行開發建設的模式;這里,最早踐行“立法先行”管理模式,推動了中國70年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制度改革,率先提供了中國社保制度的實操樣本;這里,打造“仿真的國際投資環境”,提出了“與巨人同行”的策略,以摩托羅拉、三星、豐田等外商投資的經典案例,加速縮短了中國工業與世界工業的差距;也是這里,以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實實在在的成果,向世界展示“美美與共”的中國方案。
從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泰達的歷次自我革新,深刻詮釋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使命擔當,為中國構建高水平的市場經濟體制貢獻了多條有效路徑。
歷經40年砥礪前行,天津經開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近25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規模達到5412.2億元,為我市貢獻了超1/7的GDP、1/5的外資、1/4的工業產值和近1/3的進出口額,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敢為人先 高水平對外開放碩果累累
天津經開區本身就是開放的產物,“國際化”是天津經開區的鮮明特色。截至2023年底,天津經開區擁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1720家,外資項目6478個,實際使用外資700億美元。其中《財富》500強跨國公司124家,共投資573個項目,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總部型機構11家,是中國經濟規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綜合投資環境最優的國家級經開區之一。
堅持開放創新帶動中國工業現代化。從定位“三為主一致力”方針,到提出“與巨人同行”策略,天津經開區致力于探索經濟發展的新體制,做中國與國際接軌的“試驗田”。從上世紀90年代起,以摩托羅拉“一只機”、康師傅“一碗面”為起點,天津經開區陸續引進三星、諾和諾德、豐田、PPG、雀巢等巨型跨國企業,覆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化工、食品等八大領域,帶動了比投資數額更為重要的技術、管理、人才等全方位“引擎效應”,為構建中國現代工業體系貢獻了巨大力量。
吸引外資巨頭并肩同行重倉深耕。截至目前,外資企業仍為天津經開區貢獻著近一半的GDP、45%的稅收和超七成的工業產值,是區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英力士、瑪氏、明治等新增外資項目相繼落地。區內外資企業加碼投資,重倉研發、聚力技改、升級產品。一汽豐田連續三年增資共計11.7億美元,投資規模累計達56億美元;諾和諾德30年間先后8次增資,新增投資40億元擴建新灌裝廠;SEW投資20億元建設智能制造基地;大眾變速器投資16億元擴建動力電機生產線。PPG、舍弗勒、奧的斯等企業相繼設立全球級研發中心,外資研發機構達17家。
投身雙循環格局發揮重要節點作用。天津經開區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多條線、多方位開放試點優勢,在產業載體創新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新型開放等方面持續釋放制度紅利。累計探索形成并復制推廣110項自貿改革創新經驗,以強大的創新金融能力,搭建北方乃至全國企業出海的全鏈條公共服務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發揮了開放通道作用。近8年來,泰達企業共完成對外直接投資184筆,投資規模約44.5億美元,目的國分布全球五大洲。
產業為根 高質量發展泰達實踐影響深遠
經過40年發展積淀,天津經開區匯集了大量優質經濟主體,企業數量達到5.34萬家。其中四上企業2500余家,百億級企業20家,億級企業875家。擁有一汽-大眾、長城、中石化、新和成、滴滴、58同城等一大批龍頭領軍企業以及大火箭、凱萊英、康希諾、亞琛、一飛智控、深之藍等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行業影響力深遠。
現代化產業體系日臻完善、集群發展。40年間,從無到有,天津經開區工業體系日益完備。目前,泰達擁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中的40個、207個工業中類中的171個、666個工業小類中的434個,成為全國工業體系最完備的國家級經開區之一;通過不斷迭代,天津經開區還實現了產業集群化發展,孕育出一系列在國內具有顯著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如今,泰達形成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和現代服務業的“4+1”產業體系,其中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2個500億級產業集群。主導產業規模占GDP比重70%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規模超過2000億元,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接近40%,電子信息、汽車、石化、生物醫藥等4個產業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兩業發展深度融合,交叉賦能,以平臺經濟、特色金融、航運經濟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營收達到千億級別,入選國家首批產融合作試點。特別是金融領域,是天津市唯一且國內少數的金融全牌照區域,擁有持牌金融機構158家,基金資管企業1500家,資管總規模超3.5萬億,是全國商業保理機構聚集地、模式輸出地、創新策源地,保理資產規模占全國20%以上,以高質量金融供給持續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雙向奔赴、相得益彰。天津經開區堅持“科技興區”戰略,出臺一系列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措施和政策,創新驅動能力穩步提升。區域R&D經費投入強度4.24%,擁有省部級“三心一室”研發機構18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9家、市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42家,均位列天津市首位;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百舸爭流”。更重要的是,依托區域強大制造業優勢,泰達以產業創新為核心,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帶動能力。在這里,科技創新主體“千帆競發”,擁有區域國家高新企業1142家、專精特新企業25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3家、雛鷹企業676家、瞪羚企業74家;創新成果“如潮涌至”,航天泰心“國產人工心臟”、飛旋科技“磁懸浮透平真空泵”、云圣智能全自主工業無人機系統等眾多科技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科技型人才隊伍也逐漸壯大,聚集高層次領軍人才579人、各類高級人才2萬多人。
區域協調發展積極融入、勇擔使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年以來,天津經開區聚集京冀協同項目超2400個、投資總額7287億元,包括227個央企項目、投資5981億元。今天11月,投資288億元的大乙烯項目正式投產,將推動下游產業達到千億元規模,成為精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工程和企地合作的重要戰略成果。作為創新協同重要載體,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承載能力不斷提升,五年來注冊企業超50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年增速超100%,國家管網創新研究院、北理工新能源與高性能制造實驗室等一批高端創新中心落地運營。南港工業區產業協作也在持續加強,中海油、中化學、華電集團等世界500強央企紛紛布局,北京燃氣集團、中圣、金隅等北京項目落地發展,中石化北化院、中石化石科院、中化學科研院等8個重大中試基地落地實施,南港綠色石化科創中心建設高水平推進,形成1500萬噸LNG年周轉能力、1100萬立方米原油儲備能力,建成中國北方最大綠色能源基地,確保京津冀清潔能源供應。
綠色宜居 高品質生活城市樣板屹立津城
泰達,從一片蒼茫的鹽堿荒灘處“起筆”,經過40載幾代人的精心描繪,已鋪展出一幅綠色、宜居、煙火氣十足的美好城市畫卷,成為天津美麗“濱城”的核心區。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因產聚人、因人成城、因城促產,從工業園區躍升為產城深度融合的產業新城,天津經開區實現了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2023年,天津經開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達95.3%,充分彰顯出這里的經濟活躍度以及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去年,泰達被評為“全球首批可持續發展目標示范區50強”。
共建綠色之城。作為我國最早思考綠色可持續發展路徑的經開區,泰達始終統籌推進工業與城市協調發展,從產業低碳化、能源低碳化、管理低碳化、基礎設施低碳化等全方位推進綠色城市建設,全過程、全鏈條、全領域,筑牢綠色之“基”。以政策引導,在國內率先出臺綠色發展鼓勵政策,累計補貼1600余項,金額達數億元。以龍頭帶動,區域內累計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29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企業12家;以項目推進,國內首座冷熱能互換站、中國北方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相繼投用,加速形成生態工業循環經濟鏈條。以環境筑城,形成APEC低碳示范城鎮和海綿城市,構建“三帶六廊公園城”的景觀格局,綠化覆蓋率達到35.29%。泰達,已成為中國首個加入“產業集群向凈零轉型”倡議的國家級經開區和我國獲得國家綠色品牌最多的工業園區。
打造宜居之城。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居有所安。在教育領域,天津茱莉亞學院將“原汁原味”的世界級音樂教育帶到中國,南開大學泰達學院、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動力源,泰達一中、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泰達學校、耀華中學濱城學校、泰達岳陽道小學等10所中小學以及31所幼兒園,形成“名校矩陣”,構建起優質健全的基礎教育體系。在醫療領域,擁有三級醫院3家、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6家。建成國內首家通過心血管領域疾病國際認證、唯一獲得三塊JCI金章的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在人居領域,形成20個高品質社區,153個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區,為超30萬人口提供舒適幸福的家園。
繪就品質之城。精心描繪生活新圖景、開發文化新勝景、培育文旅商融合新場景,形成國際化現代化、開放包容的城市底蘊,形成MSD商圈、永旺商圈等“四大商圈”,聚集于家堡洲際酒店、萬麗酒店等60余家酒店,滿足不同消費者多樣化需求;世界第七高樓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文化地標天津茱莉亞學院、具有浪漫氣質的“于響”文化旅游區等網紅打卡地,為居民及游客打造了令人心馳神往的“詩與遠方”。
凝心聚力 泰達文化薪火相傳向新出發
40年,天津經開區生而向新,走出了一條艱苦奮進而又碩果累累的發展道路。在前進的征途中,“開放、開拓,勵精圖大業;求新、求實,眾志建新城”的“泰達文化”,激發一代又一代泰達人凝心聚力、內生動力、拼搏砥礪。
立足泰達熱土,“開放”是基因和本質;“開拓”是氣魄和膽識;“勵精圖大業”則志在引領轉型升級、創造世界先進生產力,以泰達之為投身高質量發展進程、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宏圖偉業。
矚目泰達沃土,“求新”是永恒動力;“求實”是優良作風;“眾志建新城”詮釋出眾志成城、舍我其誰,建成高端產業領航區、新質生產力示范區、文明和諧首善區、生態宜居新城區的擔當與信心。
在泰達文化的感召下,一代代泰達人在探索中,用一幅幅改革、開放、創新的“工筆畫”繪就了泰達建設發展的“大寫意”,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天津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站在全新起點,“泰達文化”將繼續激發新一代泰達人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成為奮發開拓、勇往直前的強大精神力量。
船行中流更奮楫,卌載向新再出發。未來,天津經開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級經開區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建成現代化泰達為總目標,以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樹牢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堅定不移以實業為根、開放為先、創新為要、環境為本,實現先進制造研發基地中心區、新時代美麗“濱城”核心區、國家級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三大定位。
天津經開區將以“奮斗每一天”的姿態,守正創新,感恩奮進,唯實爭先,再立新功,在天津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發揮好主支撐主引領作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泰達篇章。





